现代人如何过中秋_现代人中秋节的风俗习惯

黄历吧

请输入关键词:

中秋节

现代人如何过中秋_现代人中秋节的风俗习惯

现代人中秋过法

@紫月:现代中秋节怎么过,这涉及传统节日的现代文明传承。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”,同样传统民俗节日也呼唤创新的理念指导,期盼创新的过法,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家庭团聚、海内外亲属共同祝福团圆之外,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,还应该是创新市民文化活动最好的时机,也是创新百姓文化形式的最好契机。

@蓝冰:现代生活已满是商业气息,商家们常常只将传统节日的外在形式简单剥离,着眼点放在“吃”和“送”上,结果将中秋节简化成为送月饼、吃月饼,传统节日背后蕴涵的文化、亲情被渐渐淡忘。

@彩云:节前满世界都是被厂家和推销商、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月饼,大有月饼让中秋变味之嫌。仿佛中秋节就是月饼节,只有吃月饼才是过节。而人们过中秋节的意愿也收缩在吃什么月饼上,忘记了中秋节真正的文化内涵,让中秋节离文化越来越远。

@云驹:古代家庭自制月饼,主要用于祭祀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分享。现在更多演变成朋友、客户之间的“礼尚往来”,也造成了“豪华包装”、“昂贵馅料”越演越烈,虽然物质丰富了,但中秋节原有的文化味、亲情味,被浓浓的商业气息冲淡了。

@古兰: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,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的气息,对中秋节文化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引导,以致逐渐偏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,忽视了对几千年传统中秋文化的继承,从而造成了节日文化资源的浪费。最终的结果,或许就是“有节日无文化”。为社会福利院的孩子高兴地吃着月饼、观看着送来的玩具。

古人过中秋的习俗

一、吃月饼

《洛中记闻》记载,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,感觉味道极美,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。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。到了宋代,月饼有“荷叶”、“金花”、“芙蓉”等等雅称,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。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。”酥是油酥,饴就是糖,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。

宋以后,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,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。饼面上的图案,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,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。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用它祭月,用它赠送亲友。

传说,元朝初年,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,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监视,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。人民忍无可忍,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,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,蜡丸中裹着纸,纸上写着誓言,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,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。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“三锦”,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“杀紧”。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。

二、燃灯

中秋之夜,天清如水,月明如镜,可谓良辰美景,美不胜收。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,于是便有“燃灯”以助月色的风俗。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。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。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。今人周云锦、何湘妃《闲情试说时节事》一文说:广东张灯最盛,各家于节前十几天,就用竹条扎灯笼,做果品、鸟兽、鱼虫形及“庆贺中秋”等字样,上糊色纸,绘各种颜色。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,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,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,挂于家屋高处,俗称“树中秋”或“竖中秋”。富贵之家所悬之灯,高可数丈,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,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,灯笼两个,也自取其乐。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。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。

三、观潮

“定知玉兔十分圆,已作霜风九月寒。寄语重门休上钥,夜潮留向月中看。”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《八月十五日看潮》诗。在古代,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,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。汉以后,中秋观潮之风更盛。明朱廷焕《增补武林旧事》和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也有观潮记载。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,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。

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

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,其起源说法多种。一说元代末年,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(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)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,在饼中夹带“八月十五夜杀鞑子”的字条,大家见了饼中字条,一传十,十传百,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“鞑子”(元兵),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,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。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,甚至在上世纪末,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!只可惜,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,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“文化密码”荡然无存。另有一说为,明洪武初年,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,捷报传到首都南京,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,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,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。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“法定”的食品,非食不可了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相关内容
猜你喜欢
黄历日历万年历
中国老黄历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