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地方习俗_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

黄历吧

请输入关键词:

中秋节

中秋地方习俗_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

中秋地方习俗

1、北京中秋节习俗——兔儿爷

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,它最早出现在明末,用来祭月的,明人纪坤(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)的《花王阁剩稿》:“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。”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,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,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。

2、上海中秋节习俗——走月亮

中秋夜出游赏月,上海人叫做“走月亮”。妇女们结伴夜游,称为“踏月”。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,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,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。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,争相观赏。这“石梁夜月”在上海很有名气,被称作“沪城八景”之一。

3、南京中秋节习俗——玩月

南京人玩月之举由来已久,南京旧有“玩月桥”,其在夫子庙秦淮河南">河南">河南,后来的“长板桥”,即原先的“玩月桥”。它从现在的江南贡院一直延伸到白鹭洲公园北门,康熙年间,长板桥被毁,但中秋玩月之俗绵延至今。

4、福建中秋节习俗——博饼

福建的中秋习俗,最出名的当数厦门人的“博饼”,也就是用骰子摇出状元、对堂等。这一玩法如今越来越被福建各地推崇,在台湾也非常流行。传说“博饼”的游戏玩法,是由300多年前,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中秋思乡的愁绪,激励士气收复台湾时巧妙设计出来的。

5、广东中秋节习俗——树中秋

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,叫“树中秋”。每逢中秋节,各家要用竹条扎灯。到了夜里,就在灯内燃烛,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,用绳系在竹竿上。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,如平台、屋顶或高树。

中秋节传统习俗

1、吃月饼

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一词,源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,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。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同时,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。

2、祭月、赏月、拜月

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
各地中秋节食俗

浙江: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,不仅是因为这道时节菜好吃,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“莼菜、鲈鱼”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,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,而且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。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,又称马蹄草、水菜,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。莼菜的根、茎、叶不仅碧绿清香、鲜嫩可口,而且营养丰富。

北京: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、自来白和提浆月饼。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,说通俗点“提浆”就是熬糖浆,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,以起到酥松的作用。有回民购买时,就把大油换成黄油。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、馅香,老北京中秋特爱吃。菜式上,八月秋高蟹正肥,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,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。

陕西:陕西西安一带,每到中秋节,当地每家做馍,全家共吃一馍,称“团圆馍”。馍有顶、底两层,中间加芝麻。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,象征中秋之夜,圆中刻“石头”一块,上站一个吃蟠桃的“小猴子”。馍在锅里烙熟后,切成尖牙状,全家每人一牙,家人短期外出,则留下一牙。出嫁的姑娘,娘家则送馍上门,以示全家团圆不忘。

中秋佳节,陕西人不论贫富,必食西瓜,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,它作为解暑良品,性寒凉,糖多,能清热泻火,具有宽中下气、利尿、治血痢、解酒毒的功效。中秋月圆之时,一边乘凉赏月,一边吃着西瓜,凉意宜人,更增一家团聚的天伦之乐。而且,吃月饼之余吃上块西瓜,清热解腻。久而久之,吃西瓜成了陕西人过中秋的习惯,所以,当今陕西人中秋都会吃西瓜。而西瓜切成莲花状,只是为了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,增加喜庆吉祥。

四川: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,还要打粑、吃麻饼和蜜饼等,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。在川西地区,烟熏鸭子是中秋节的必备佳品,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,肥瘦适宜。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,宰杀后褪尽羽毛,开膛取出内脏,洗净后,去翅尖、鸭脚,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,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,捞出抹干水分,置熏炉中,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,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,食时切开装盘,色泽金红、肉质细嫩、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。

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
相关内容
猜你喜欢
黄历日历万年历
中国老黄历查询